定”,就是彻底没有了春秋,只剩冬夏。
&esp;&esp;秦王听得皱眉:
&esp;&esp;“一年两季,只剩冬夏,届时大秦各地可能做到每年两熟?”
&esp;&esp;以九州的气候条件,以前其实就可以做到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,只除了太过靠北的地区。
&esp;&esp;但之前不这么种植,主要还是受了其他因素的制约。比如地力不足,需要减少种植频率来养地,还有耕种方式不够科学等等。
&esp;&esp;现在所有地区的夏季都能热到两熟的程度了,剩下的就是解决其他问题。地力怎么保持,水肥怎么保证,等等。
&esp;&esp;农事官明白王上的迫切。
&esp;&esp;极端气候下一着不慎就是全年颗粒无收,若能保证全国两熟,只要不是情况太过糟糕,两次播种总能保证其中一次的收成吧?
&esp;&esp;只要有一次有收成,即便减产都不至于饿死人,顶多就是吃不饱。要是这一季产量没受太大影响,庶民还能吃个七八分饱。
&esp;&esp;而年景好没遇到大型旱灾洪灾的,两季都有收成,保底就是能吃饱饭。收成稍微多一些,就能多出存粮来。
&esp;&esp;等到来年遭遇两季全部打水漂的极端情况,这些存粮便能救命。
&esp;&esp;这年头粮食产量太低,大家不得不精打细算着过日子。
&esp;&esp;农事官便道:
&esp;&esp;“要保证两熟得用些肥料。”
&esp;&esp;往前数几百年,大家还处在土地轮休的时代呢。地种一年休一年,非常浪费。现在可以年年耕种了,就是因为耕作方式改进。
&esp;&esp;农事官特意去找了渊国的经验,拿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方式,对此还算有自信,觉得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克服。
&esp;&esp;他很快给出了几种堆肥的法子,还有农家肥不够的话还能从其他哪里弄到更多肥料。
&esp;&esp;农事官举了几个例子:
&esp;&esp;“清理出来的河道和池塘淤泥便是上佳的肥料,往年江河决堤后洪水浸润过的土地来年收成得到提升,便是因为河道淤泥的缘故。”
&esp;&esp;顺便河水还能泡死虫卵,所以农事官又提了通过给田里提前灌水杀虫的法子。杀完把水放了,再进行耕作。
&esp;&esp;秦政听罢颔首:
&esp;&esp;“只要不遭遇旱灾,确实可行。”
&esp;&esp;农事官就闭嘴了。
&esp;&esp;问题就在于极热很容易引发旱灾,到时候水就不够用了。
&esp;&esp;好在极热也很容易引发水灾,水灾不会缺水。就是水灾会把庄稼给淹了,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&esp;&esp;秦政另外还提到,冬季那么冷,怕是虫卵都被冻死了。不管用不用水浸田,似乎都不要紧。
&esp;&esp;农事官的嘴闭得更严实了。
&esp;&esp;等他冷汗涔涔地退下去写策划案,秦王才看向秦政,对他很是无语。
&esp;&esp;虽然农事官有面对甲方时只提优点不提缺点的嫌疑,但秦政也太爱拆人台了。难怪秦梓桑那么嘴贱,敢情都是跟亲爹学来的。
&esp;&esp;秦政还和没事人一样品茶,十分从容闲适。
&esp;&esp;秦王还想说什么。
&esp;&esp;秦政却道:
&esp;&esp;“植物生命力强悍,说不得慢慢会出现一些抗寒品种。届时冬日里也不至于一点粮食都寻不到,要是能找到可种植的品类就更好了。”
&esp;&esp;秦王不置可否:
&esp;&esp;“你倒是乐观。”
&esp;&esp;秦政也觉得自己很乐观,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。但他就是觉得这类事很大概率会发生,顶多就是新发现的作物味道非常一般。
&esp;&esp;失忆的陛下并不知道这属于灾变后的常见设定,动植物总会比人变异得更快,更能适应新环境。
&esp;&esp;不过这样的迹象很快就会出现,一般不会拖太久的。
&esp;&esp;扶苏和玄景整日里没事就拿着修改器研究,看看有没有别的功能。升级之后要还是那点剧透,也太没用了点,扶苏总觉得还有其他功能。
&esp;&esp;两人翻了半天,从菜单栏里翻出了个天气预报。只能预测接下来七天的天气,好处是比后世的天气预报要准。
&esp;&esp;金手指的预报不会出错,说下雨就下雨,说几点下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