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承恩公以为自己是谁,竟然也好意思说出这样一番可笑的话语。你以为你驱逐了文盛安,你就能成为第二个文盛安吗。”
&esp;&esp;霍世鸣面皮抽了抽,面色猛地涨红。
&esp;&esp;这样冷嘲热讽的话语,他不是没有听过。
&esp;&esp;早些年霍家还败落着的时候,有人嘲笑他是破落户,还有人嘲讽他卖女求荣,靠女儿上位,但是在他成为承恩公以后,在他成为行唐关主将以后,他所过之处,尽是笑脸相迎。
&esp;&esp;即使是长女,会因为他办事不利而斥责他,甚至是利用制衡手段敲打他,却也极少当着他的面说出如此不留情面的话语。
&esp;&esp;“娘娘,这就是臣心中所想。臣的志向,外人不清楚,难道娘娘还不清楚吗?”
&esp;&esp;“承恩公的志向?”
&esp;&esp;霍翎却道:“承恩公的志向是什么,哀家确实是弄不清楚了。”
&esp;&esp;那个困守在永安县里郁郁不得志,怀抱着光复霍家、收复燕云理想的将领形象,早已轰然倒塌。
&esp;&esp;原来她年少之时视作大英雄的父亲——
&esp;&esp;也不过如此。
&esp;&esp;又或许,她的父亲从来都不是什么大英雄。
&esp;&esp;他嘴上一遍又一遍地说着霍家先祖的遗训,说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愿景,但那只是随便说说,并未真正放在心上过,也从未想过、更没有能力去践行。
&esp;&esp;只有她这个旁听之人真正听入了耳,听进了心,并信以为真,不断践行。
&esp;&esp;第146章 “承恩公既不知恩,便……
&esp;&esp;霍翎有两个底线。
&esp;&esp;一是权力,一是孩子。
&esp;&esp;文盛安还在朝堂的时候,仗着自己是百官之首、辅政大臣,屡次冒犯霍翎的威仪,甚至还插手霍翎对季衔山的教育,在她的底线上来回横跳。
&esp;&esp;霍翎原以为朝臣中做得最过分的,也就只能做到文盛安这一步了。
&esp;&esp;但霍世鸣真是让她狠狠开了一回眼啊。
&esp;&esp;挑衅她的威仪算什么?
&esp;&esp;背着她鼓动安儿那孩子支持北伐算什么?
&esp;&esp;霍世鸣竟敢为了一己之私,将她十余年心血视作儿戏,将千万将士沦为弄权工具。
&esp;&esp;慈不掌兵,仁不为政。
&esp;&esp;大战不是不可以打,将士不是不可以牺牲。但战不能打得毫无意义,将士不能牺牲得不明不白。
&esp;&esp;他们的命,不是用来染红官员官帽的垫脚石。
&esp;&esp;满朝文武能不能有私心呢?
&esp;&esp;当然能。
&esp;&esp;就算是圣人,也不敢说自己全无私心。
&esp;&esp;只是一个人的私心,决不能凌驾于公心之上,更不能让朝廷为他的私心买单。
&esp;&esp;霍世鸣表现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,但是,霍翎的第一个问题,就让他有些回答不上来了:“既然上书北伐不是为了自己,那为何不能私底下来兴泰殿求见我?”
&esp;&esp;如果霍世鸣是在私底下向她请战,霍翎即使不悦,也不会降罪于霍世鸣。
&esp;&esp;因为大穆那边给出的情报,确实具有迷惑性。
&esp;&esp;也因为君臣私底下的密谈,造成不了任何后果。
&esp;&esp;“娘娘。”
&esp;&esp;霍世鸣也算有些急智。
&esp;&esp;“臣一直以为,以娘娘的性情,早晚都会挥师北伐,只是在等一个时机。如今大好时机近在眼前,臣就想着先为北伐造势,届时在朝堂之上,娘娘只
&esp;&esp;要挥一挥手,势必一呼百应。”
&esp;&esp;“北伐是为了大燕,是为了哀家,是为了陛下,哀家是不是还应该夸奖你忠心耿耿?承恩公,你以为哀家看不出来你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吗。还是说你将一个弥天大谎翻来覆去说了那么多遍,以至于把自己都给诓骗过去了。”
&esp;&esp;霍世鸣面色大变,以手指天:“娘娘,臣敢对天起誓,臣方才所言句句属实,如有欺瞒,天打雷劈,不得好死。”
&esp;&esp;霍翎冷冷地望着霍世鸣:“看来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。
&esp;&esp;“哀家没有将话说得太明白,是想要给你保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