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,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教育他们,让他们知书明礼的原因,但这不是他们的错,那是因为他们世代被欺压,被奴役,如同牛马一样,所以一朝得势,当官为吏后,不知道如何用手中的权力来与他人相处,更是害怕失掉手中的这些富贵,搜刮是为了子孙后代积累财富,让他们不至于以后当不了官时,象自己以前那样重新过上苦日子,这一点,只有通过教育来解决,只有天下太平,我们的物产能更加丰富时,才能让所有人不再贫困,不再受苦受累。”
陶渊明不屑地摇了摇头:“你怎么比写桃花源记的我还要天真?这天下本就是弱肉强食的,自秦到今,没有太大的变化过,就算没有战乱,没有纷争,那一亩地产三石粮,也是无法改变的事,不靠了大量的人力来耕作,哪可能让天下人吃得上饭?一旦天下人多,地少,到时候总会有饥荒的,人没的吃,就会跟野兽一样,聚众作乱,攻击他人,抢夺粮食,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本能。”
说到这里,陶渊明长舒了一口气:“就算是成了神仙,也要享用人间的香火才行,不然神仙的法力也会慢慢地衰弱和消散。这恐怕就是天道盟总是要在修长生之余,需要调动天下的人力物力来供应他们的原因吧。”
刘穆之微微一笑:“要天下的人力物力来供应他们,又不想承担对天下人的义务,不去管理和抚御民众,不去劝课农桑,让天下人变得更好,这样的香火,有谁愿意供奉呢?”
陶渊明笑道:“这些所谓的世俗之事,就交给人间的君王贵族们,或者是宗教领袖们来做呗,他们在人间可以荣华富贵,锦衣玉食,享受着现实中掌握人生杀大权的那种快乐,只不过,这快乐不能太长久,人生苦短,会换新的人间君王与统治者,而受他们奴役和统治的百姓,也是一波波的换,几十个春秋,转眼即过,活得太久了,那君王会起长生之心,百姓也会再难忍受这世间之苦,一旦人间的秩序失衡,天上的神仙们也过不好日子啊。”
文化技术散天下
刘穆之轻轻地“哦”了一声:“那按渊明你的看法,这人间的寿命长短,其实就是上天的神仙们所控制的,为的是在他们醒悟过来,开始挑战上天诸神之前就让他们死了,换一批新的人来供神仙们奴役和驱使吗?”
陶渊明摆了摆手:“这些是天机,不是凡人所能窥探的,我说的这些,也不过是以前看过不少道家和庄子的典籍后的个人想法,只不过,我一直觉得这世间是有天道,有秩序的,凡人最好不要轻易地挑战,就象这尊卑贵贱,按这一套来行事,那人间就不会有太多的纷争,各安本份,顺应天命,方能长久。穆之,你应该知道,让没有能力的人生出不应该有的野心和欲望,是很危险的事,所谓人心不古的结果,就会是天下大乱,你争我夺啊。”
刘穆之摇了摇头:“渊明,你似乎是忽略了一件大事,那就是天下的万事万物,不是一成不变的,人间的工艺,技术,是可以向前发展的,就象上古先秦的时候,我们还在普遍使用青铜工具,再早的三皇五帝时期,恐怕大家都是在用石器,而现在,我们用的是铁器,安知以后不会有更好的,更锋利的器材,为我们所用呢?”
“又象是机关术,现在已经可以做到驱使木甲机关人甚至是铁甲机关人行走,诸葛孔明更是能发明出木牛流马,千里运粮,而妖贼的战船也能做到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巨舰,这些技术,岂是几百年前,上千年前的人们,所能想象的?”
陶渊明冷冷地说道:“机关术不过是春秋战国时的鲁班所传下来的古代技法罢了,并没有什么好发展的,不过是把失传以久的技术给翻了出来,就有如此的本事,不过,这些东西更可能地是用于战争,用于杀戮,而不是用于改善民生,不然的话,为何这些技术和本事,这千年以来消失不见了呢?”
刘穆之微微一笑:“因为拥有这些技术的人,出于藏私的考虑,把机关术这些本可造福万民的技术,给隐藏起来了,就象是四书五经,古代典籍这些,一向只能是贵族和士族才能学,普通平民百姓,家无藏书,没有私学,是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知识的,而这些工匠技术,很多也只是工匠家族单传,惟恐被外人学了去,那自然就是无法普及天下,一旦子孙断绝,这些手艺,也就没了。”
陶渊明的眉头微微一皱,他意识到了些什么,沉声道:“那按穆之你的意思,这些技术是也要跟文化一样普及到天下,让所有百姓都能学到?”
刘穆之正色道:“是的,如果说文化,知识是因为无法大规模地把书本给抄录,不能做到很多书籍去教化众人,所以被士族所独有,但这技术,手艺,是不用这样限制的,只要能放开这种师徒相传的小规模传播模式,变成大范围地学习,让天下人都有机会学到这些技术,有志之士对其进行研究与发展,加以改进,那就不会有这种技术失落的情况,只会越来越强。”
BL耽美